冀教基函〔2020〕11号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送教上门工作手册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
今年是河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收官”之年,为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推动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将《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落实。
河北省教育厅
2020年6月2日
送教上门工作手册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送教教师:
送教学校:
建档时间:
目 录
1.送教上门基本流程
2.送教上门学校工作职责
3.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
4.送教上门协议(参考版)
5.送教上门学生基本信息
6.送教上门学生综合能力评估表(参考表)
7.送教上门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折线图
8.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目标)
9.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短期目标)
10.送教上门工作情况反馈表
11.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学期总结
12.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教案及康复训练记录
送教上门基本流程









一、精准排查,摸底汇总。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监测系统》以及当地残联提供的适龄未入学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名单,进行精准摸底、核查,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二、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各县(市、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未入学残疾儿童进行集中或分散评估、鉴定,将能够入学的学生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安置到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就读;对确实不能入学的,按照家庭自愿、适合送教、就近服务的原则认定为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组织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开展送教服务。
三、建立档案,精准送教。学校为送教学生建立档案、学籍等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送教上门服务。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改进,制订更有效、更人性化的实施方法与措施,不断提高送教上门质量。
送教上门学校工作职责
一、落实特殊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要求,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二、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特殊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送教上门的师资选拔,确保送教教师的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送教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时适当倾斜。
三、协助送教教师对送教对象进行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督促送教教师按计划进行送教。协助送教教师对有康复需要且家长有要求的送教对象到资源教室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四、对送教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研究,为送教工作提供支持。对送教教师进行管理考核,确保送教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五、负责为送教服务对象建立电子学籍,负责建立送教对象相关的档案(含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教学康复相关资料等)。
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
一、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熟悉和遵守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重视理论学习,有责任有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充分认识到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
二、履行教育职责,制订送教方案。根据送教学生的评估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提供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指导,对送教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业务能力,保证送教质量。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送教内容充实、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和多元评价,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四、家校联手互动,提高送教成效。向家长宣传教育教学及康复知识,加强家校间的联系,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和康复训练,注重家庭教育与教育教学计划的一致性。
五、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特教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参加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教研、交流活动,加强与资源中心的联系,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市 县(市、区)送教上门协议(参考版)
甲方: 学校
乙方: (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的监护人)
为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切实保障适龄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甲方选派教师为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为明确甲、乙双方各自责任,本着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免费为乙方子女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及相应的学习资料,并选派责任教师负责送教上门服务。
(二)甲方为接受送教的学生进行学籍注册,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三)送教上门服务期限暂定为 年,自 年 月至 年 月;协议时限到期,双方协商后可续期。甲方定期到乙方进行送教上门服务,送教次数一般每生每月不少于 2-3 次,每次 2 课时,每学期不少于 20 课时,每课时 30 分钟。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为送教上门服务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场所。
(二)乙方参与残疾儿童教育计划的实施,配合送教教师制订送教方案,并按照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协助、辅助送教学生按要求完成。遇到问题时与教师一起商讨解决。
(三)在送教上门活动期间为教师提供安全保障。
三、其他事项
(一)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内容由甲方教师与乙方协商确定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按计划安排实施。
(二)送教上门服务期间,若一方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或暂停上门服务的,应事先电话通知另一方。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生效。
甲方(学校盖章):
送教教师签名:
乙方(监护人签名):
年 月 日
送教上门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 |
| 出生年月 |
| 性别 |
| 民族 |
|
常住地址 |
|
身份证号 |
| 户口 所在地 |
|
残疾证号 |
| 微信 或QQ号 |
|
残疾类别 | □1.视力残疾□2.听力残疾□3.言语残疾□4.肢体残疾 □5.智力残疾□6.精神残疾□7.多重残疾 |
残疾等级 | □1.一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5.未评定 |
班主任 |
| 电话 |
| 学历 |
|
主要监护人 |
| 电话 |
| 学历 |
|
父亲姓名 |
| 电话 |
| 学历 |
|
母亲姓名 |
| 电话 |
| 学历 |
|
父亲职业 |
| 身份证号 |
|
母亲职业 |
| 身份证号 |
|
健康状况 | 父母健康情况 |
|
学生致残原因 |
|
有无遗传病史 |
|
兴趣爱好 心理状况 |
|
康复需求 |
|
送教上门学生综合能力评估表(参考表)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第一次评估人 |
| 第二次评估人 |
|
分值 | 0分-表示不能完成 1分-表示在触体帮助下可完成 2分-表示在语言提示下可完成 3分-表示能独立完成 |
评估 领域 | 评 估 内 容 | 评估计分 |
一次 | 备注 | 二次 | 备注 |
1. 粗 大 运 动 | 1.1姿势控制 |
|
|
|
|
1.1.1头部控制:头部变换姿势时能随时保持平衡且能自由转动 |
|
|
|
|
1.1.2坐姿控制:能自己坐着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
|
|
|
|
1.1.3站姿控制:能持续站着5分钟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
|
|
|
|
1.1.4跪姿控制:双膝着地跪5秒 |
|
|
|
|
1.1.5蹲姿控制:半蹲着5秒 |
|
|
|
|
1.2移动能力 |
|
|
|
|
1.2.1翻身:—能左右侧翻 |
|
|
|
|
—能自己由俯卧翻成仰卧,或由仰卧翻成俯卧 |
|
|
|
|
—能自己连续翻身 |
|
|
|
|
1.2.2爬行:—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行 |
|
|
|
|
—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过障碍物 |
|
|
|
|
1.2.3跪行:以跪姿交换双膝向前行50㎝ |
|
|
|
|
1.2.4行走:维持平衡自己行走3m |
|
|
|
|
1.2.5跑步:以正确姿势跑5m米或以上 |
|
|
|
|
1.2.6跳:—在原地双脚连续跳10次 |
|
|
|
|
—连续向前跳过125px高的障碍物 |
|
|
|
|
—在弹跳床上连续跳10下 |
|
|
|
|
1.2.7上下楼梯:自己左右脚交替上下10个阶梯 |
|
|
|
|
1.3运动与游戏技能 |
|
|
|
|
1.3.1球类运动:—有目标地抛球 |
|
|
|
|
—有目标地接球 |
|
|
|
|
—有目标地投球(投5次有2次准确) |
|
|
|
|
1.3.2垫上运动:—能模仿做各种做翻滚的垫上运动 |
|
|
|
|
—能模仿做各种做爬行的垫上运动 |
|
|
|
|
—能模仿做各种做姿势模仿的垫上运动 |
|
|
|
|
1.3.3模仿运动:模仿做简单的体操动作 |
|
|
|
|
1.3.4游戏:玩有规则的游戏且遵守游戏规则 |
|
|
|
|
1.3.5循环体能:能自己在各种器材间循环前进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2. 精 细 动 作 | 2.1抓放能力 |
|
|
|
|
2.1.1捡取小物品:用拇指、食指捡取1个小物品 |
|
|
|
|
2.1.2释放物品:将手中物品释放在指定位置 |
|
|
|
|
2.1.3腕部旋转:能连续旋转腕部 |
|
|
|
|
2.1.4双手协调:双手能协调操作且用力适当 |
|
|
|
|
2.2作业能力 |
|
|
|
|
2.2.1堆叠能力:将5个方块堆成高塔形 |
|
|
|
|
2.2.2嵌塞能力:将5个小物品塞入窄口容器内 |
|
|
|
|
2.2.3顺序工作能力:依上、下、左、右的顺序工作 |
|
|
|
|
2.2.4顺序套物能力:依顺序套叠3种大小的物品 |
|
|
|
|
2.3工具使用 |
|
|
|
|
2.3.1仿画线条:仿画直线、曲线 |
|
|
|
|
2.3.2粘土类造型:—用器物切割橡皮泥 |
|
|
|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条形 |
|
|
|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圆球形 |
|
|
|
|
2.3.3折纸:模仿把纸张对折2次 |
|
|
|
|
2.3.4开关容器:拧开、关上常见的容器盖子 |
|
|
|
|
2.3.5使用文具:会使用2~4种文具(铅笔、橡皮、尺子、本子) |
|
|
|
|
2.3.6使用剪刀:自己剪断纸条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3. 感 官 知 觉 | 3.1视觉的运用 |
|
|
|
|
3.1.1 视觉敏锐度:看到眼前约1m的小物体 |
|
|
|
|
3.1.2 视觉追视能力:—追视视野内一个方向移动的物体 |
|
|
|
|
—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移动的物体 |
|
|
|
|
3.1.3 视觉辨别能力:—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形状 |
|
|
|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颜色 |
|
|
|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大小 |
|
|
|
|
3.1.4 眼手协调能力:—依大小套杯5个或以上 |
|
|
|
|
—用绳子穿珠10粒或以上 |
|
|
|
|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
|
|
|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
|
|
|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
|
|
|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
|
|
|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
|
|
|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
|
|
|
3.1.5形象背景区分能力:在一堆物品中找出指定的物品 |
|
|
|
|
3.1.6视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看到的物品3种以上 |
|
|
|
|
3.1.7空间位置的知觉能力:—分辨上下空间位置的关系 |
|
|
|
|
—分辨左右空间位置的关系 |
|
|
|
|
—分辨里外空间位置的关系 |
|
|
|
|
3.1.8视动统整能力:—模仿画线段(如直线、左斜线、右斜线) |
|
|
|
|
—模仿画简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 |
|
|
|
|
—仿写简单的文字 |
|
|
|
|
3.2听觉的运用 |
|
|
|
|
3.2.1听觉敏锐度:能注意身边熟悉的或特定的声音 |
|
|
|
|
3.2.2听觉辨别能力: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
|
|
|
|
3.2.3听觉记忆能力:听简单的指令展开活动 |
|
|
|
|
3.2.4听觉顺序能力: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2个或3个指令 |
|
|
|
|
3.3触觉的运用 |
|
|
|
|
3.3.1触觉敏锐度:对触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
|
|
|
|
3.3.2触觉辨别能力:以手部触觉分辨各种物品 |
|
|
|
|
3.3.3触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摸到的物品 |
|
|
|
|
—说出刚才摸到的物品 |
|
|
|
|
3.4味觉的运用 |
|
|
|
|
3.4.1 味觉敏锐度:对不同味道做出适当的喜恶反应 |
|
|
|
|
3.4.2味觉分辨能力:分辨酸、甜、苦、辣的味道 |
|
|
|
|
3.4.3味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
|
|
|
—指说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
|
|
|
3.5嗅觉的运用 |
|
|
|
|
3.5.1嗅觉敏锐度:对不同气味做出适当的喜恶反应 |
|
|
|
|
3.5.2嗅觉分辨能力:闻到气味时能分辨其香、臭 |
|
|
|
|
3.5.3嗅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
|
|
|
—说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4. 认 知 | 4.1物体恒存性 |
|
|
|
|
4.1物体恒存性:物品被更换位置时仍能准确找到此物品 |
|
|
|
|
4.2记忆力 |
|
|
|
|
4.2.1对经历事件的记忆力:能表现刚才经历的事件 |
|
|
|
|
4.2.2对物品操作的记忆力:能模仿3个以上步骤的操作 |
|
|
|
|
4.2.3对地点位置的记忆力:能到适当地位置做某事 |
|
|
|
|
4.2.4对物品所属的记忆力:能指出熟人的物品 |
|
|
|
|
4.2配对和分类 |
|
|
|
|
4.2.1配对、分类相同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分堆 |
|
|
|
|
4.2.2依颜色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颜色分类 |
|
|
|
|
4.2.3依图形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图形分类 |
|
|
|
|
4.2.4依大小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大小分类 |
|
|
|
|
4.2.5依质地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质地分类 |
|
|
|
|
4.2.6依物品功能分类:依功能选择3件或以上物品 |
|
|
|
|
4.2.7配对、分类图片:将3组或以上相对应图片分堆 |
|
|
|
|
4.3顺序 |
|
|
|
|
4.3.1顺序排列物品:模仿简单顺序排列物品 |
|
|
|
|
4.3.2依序完成活动:依序完成2~3个步骤的活动 |
|
|
|
|
4.4解决问题 |
|
|
|
|
4.4.1设法取得物品:克服障碍自己取得想要的物品 |
|
|
|
|
4.4.2寻求帮忙:适当寻求他人帮忙解决问题 |
|
|
|
|
4.4.3了解因果关系:对所经历的事件能说出其前因后果 |
|
|
|
|
4.4.4应用所学:将所学技能类化应用在相似的情境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5. 语 言 交 往 | 5.1内在语言 |
|
|
|
|
5.1.1模仿能力:在指示下模仿各种手部、口部动作 |
|
|
|
|
5.1.2听从指示:大部分时间都愿意听从指示 |
|
|
|
|
5.1.3适应能力:给予安抚便能适应新环境 |
|
|
|
|
5.2听的能力 |
|
|
|
|
5.2.1听前准备:能对不同的声音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
|
|
|
|
5.2.2名词反应:能对常见的人、事、物等名词作出适当反应 |
|
|
|
|
5.2.3动词反应:能对具体的动词作出适当反应(如跑、跳) |
|
|
|
|
5.2.4动词+名词短句反应:对含有具体动、名词的短句适当反应 |
|
|
|
|
5.2.5否定句反应:对含有动、名词的否定句适当反应(如不哭) |
|
|
|
|
5.2.6疑问句反应:对简单的疑问句适当反应(如要不要喝水) |
|
|
|
|
5.2.7二个以上句子反应:对二个相关的句子作适当反应 |
|
|
|
|
5.3说的能力 |
|
|
|
|
5.3.1说前准备:能主动地模仿各种构音器官的动作 |
|
|
|
|
5.3.2说出名词:因需要说出常见的人或物的名称 |
|
|
|
|
5.3.3说出动词:因需要说出具体动作的动词 |
|
|
|
|
5.3.4说出动词+名词短句:因需要说出含有具体动词+名词的短句 |
|
|
|
|
5.3.5说出否定句:因需要说出含有形容词+副词的否定句 |
|
|
|
|
5.3.6说出疑问句:因需要说出疑问句 |
|
|
|
|
5.3.7说出二个或以上句子:因需要说出二个或以上句子 |
|
|
|
|
5.3.8表达技巧:—在适当的情境与人有适当的口语互动 |
|
|
|
|
5.4读的能力 |
|
|
|
|
5.4.1认读常用的名词:认读常用的具体事物的名词 |
|
|
|
|
5.4.2认读常用的动词:认读常用的动词(如上/放学问好、再见) |
|
|
|
|
5.4.3认读简单的短句:认读常用的描述具体事物的短句 |
|
|
|
|
5.4.4认读否定句:认读常用的否定句 |
|
|
|
|
5.4.5认读疑问句:认读简单回答的疑问句 |
|
|
|
|
5.4.6认读二个或以上句子:认读常用的二个或以上句子 |
|
|
|
|
5.4.7跟读:跟读简单的儿歌 |
|
|
|
|
5.5写的能力 |
|
|
|
|
5.5.1写前准备:—涂鸦 |
|
|
|
|
—模仿画出简单的线条、图形 |
|
|
|
|
5.5.2书写技巧:将字写在指定的格子里 |
|
|
|
|
5.6非语言沟通 |
|
|
|
|
5.6.1实物沟通:指认实物表达需求 |
|
|
|
|
5.6.2肢体沟通:—对别人的手势有适当反应 |
|
|
|
|
—以手势表达需求 |
|
|
|
|
5.6.3 图片/照片沟通:—依别人出示的图片/照片进行活动 |
|
|
|
|
—出示图片/照片表达需求 |
|
|
|
|
5.6.4文字沟通:—依单字、单词的文字进行活动 |
|
|
|
|
—出示或写出单字、单词的文字表达需求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6. 社 会 技 能 | 6.1数的应用 |
|
|
|
|
6.1.1数量概念:—分辨大小 |
|
|
|
|
—分辨多少 |
|
|
|
|
—分辨长短 |
|
|
|
|
—分辨轻重 |
|
|
|
|
6.1.2数数:—唱数1到10 |
|
|
|
|
—唱数1到50 |
|
|
|
|
—唱数1到100 |
|
|
|
|
—逐个点数10个物品 |
|
|
|
|
6.1.3认读数字:—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
|
|
|
|
—认读5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
|
|
|
|
—认读10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
|
|
|
|
6.1.4简单运算:—10以内的加法计算 |
|
|
|
|
—10以内的减法计算 |
|
|
|
|
6.1.5金钱概念:指认10元以内的钱币 |
|
|
|
|
6.1.6时间概念:—在提示下说出今天的日期 |
|
|
|
|
—在提示下说出某一时刻 |
|
|
|
|
6.2人际关系 |
|
|
|
|
6.2.1打招呼:—主动与人打招呼且音量适当 |
|
|
|
|
—在接受中表示礼貌,如“谢谢”、“请让”等 |
|
|
|
|
6.2.2介绍自己:向别人简单的介绍自己(指出/说出) |
|
|
|
|
6.2.3求助:以适当方式向别人请求帮助 |
|
|
|
|
6.2.4参与团体活动:在指示下参与团体活动并遵守活动规则 |
|
|
|
|
6.3家居技能 |
|
|
|
|
6.3.1清扫:—使用笤帚清洁房间、院落 |
|
|
|
|
—到指定的位置倒垃圾 |
|
|
|
|
6.3.2清洗茶杯:自己清洗茶杯且不会弄湿衣服或袖子 |
|
|
|
|
6.3.3折叠衣服:折叠夏天的衣服 |
|
|
|
|
6.3.4折叠毛巾:折叠浴巾 |
|
|
|
|
6.4休闲活动 |
|
|
|
|
6.4.1音乐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有适当反应 |
|
|
|
|
6.4.2绘画/手工艺活动:参与绘画/手工艺活动时有适当表现 |
|
|
|
|
6.4.3运动:有下述运动技能或兴趣1-2种 —球类 —跑步 —游戏 —舞蹈 |
|
|
|
|
6.4.4游戏:玩下述游戏1-2种 —益智类游戏 —电脑类游戏 —棋类游戏 —牌类游戏 |
|
|
|
|
6.5社区技能 |
|
|
|
|
6.5.1认识社区:—认出居家所在的社区 |
|
|
|
|
—认出康复机构所在的社区 |
|
|
|
|
6.5.2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一般活动时有适当的表现 |
|
|
|
|
6.5.3乘坐交通工具:乘坐过程有适当的表现 |
|
|
|
|
6.5.4逛超市:有适当的表现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7. 生 活 自 理 | 7.1饮食 |
|
|
|
|
7.1.1咀和吞咽食物:能咀和吞咽常见的固体食物 |
|
|
|
|
7.1.2拿食物吃:会自己伸手抓起食物来吃 |
|
|
|
|
7.1.3吃食物:将食物放在他手中会自己握着吃 |
|
|
|
|
7.1.4喝饮料:能自己拿着杯子喝饮料时不会溢出 |
|
|
|
|
7.1.5用餐具取食:能自己用汤匙进食 |
|
|
|
|
7.1.6饭前准备:饭前洗手 |
|
|
|
|
7.1.7饭后收拾:饭后收拾餐具和擦嘴 |
|
|
|
|
7.2穿着 |
|
|
|
|
7.2.1穿脱上衣:—自己穿上套头上衣 |
|
|
|
|
—自己脱下套头上衣 |
|
|
|
|
—自己穿上对胸上衣 |
|
|
|
|
—自己脱下对胸上衣 |
|
|
|
|
—自己扣上衣服的扣子 |
|
|
|
|
—自己解开衣服的扣子 |
|
|
|
|
—自己拉衣服上的拉链 |
|
|
|
|
7.2.2穿脱裤子:—自己穿上无拉链、无扣子的裤子 |
|
|
|
|
—自己脱下无拉链、无扣子的裤子 |
|
|
|
|
7.2.3穿脱鞋子:—自己穿上魔术贴的鞋子 |
|
|
|
|
—自己脱下魔术贴的鞋子 |
|
|
|
|
7.2.4穿脱袜子:—自己穿上短的袜子 |
|
|
|
|
—自己脱下短的袜子 |
|
|
|
|
7.3如厕 |
|
|
|
|
7.3.1小便:会表示便意并在提示下到厕所小便 |
|
|
|
|
7.3.2大便:—会表示便意并在提示下到厕所大便 |
|
|
|
|
—会表示便意并在提示下到厕所大便及便后擦干净 |
|
|
|
|
7.4清洁身体 |
|
|
|
|
7.4.1洗手:自己用香皂洗手(搓手)不会弄湿衣服或袖子 |
|
|
|
|
7.4.2洗脸:自己用毛巾洗脸(擦脸/嘴巴)不会弄湿衣服或袖子 |
|
|
|
|
7.4.3刷牙:自己用牙刷刷牙不会弄湿衣服或袖子 |
|
|
|
|
7.4.4洗澡:自己完成洗澡的各个程序 |
|
|
|
|
7.4.5擦鼻涕:自己用纸巾把鼻涕擦干净 |
|
|
|
|
本领域合计分 |
|
|
|
|
综 合 评 估 意 见 | 第一次 | 总分值: 意见建议: |
第二次 | 总分值: 意见建议: |
注:1. 此量表为智力残疾学生评估标准,其他类残疾也可参考使用(该量表可替换)。
2. 此量表第一学期末的评估结果可作为第二学期初的评估内容。
送教上门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折线图
学生姓名:________ 残疾类别:____________
第一次评估:_______年_______ 月 _______日 评估者: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
第二次评估:_______年_______ 月 _______日 评估者: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
115 |
|
|
|
|
|
|
|
110 |
|
|
|
|
|
|
|
105 |
|
|
|
|
|
|
|
100 |
|
|
|
|
|
|
|
95 |
|
|
|
|
|
|
|
90 |
|
|
|
|
|
|
|
85 |
|
|
|
|
|
|
|
80 |
|
|
|
|
|
|
|
75 |
|
|
|
|
|
|
|
70 |
|
|
|
|
|
|
|
65 |
|
|
|
|
|
|
|
60 |
|
|
|
|
|
|
|
55 |
|
|
|
|
|
|
|
50 |
|
|
|
|
|
|
|
45 |
|
|
|
|
|
|
|
40 |
|
|
|
|
|
|
|
35 |
|
|
|
|
|
|
|
30 |
|
|
|
|
|
|
|
25 |
|
|
|
|
|
|
|
20 |
|
|
|
|
|
|
|
15 |
|
|
|
|
|
|
|
10 |
|
|
|
|
|
|
|
5 |
|
|
|
|
|
|
|
0 |
|
|
|
|
|
|
|
| 粗大运动 | 精细动作 | 感官知觉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 1 | 2 | 3 | 4 | 5 | 6 | 7 |
注:根据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总值画出折线图。
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目标)
起止日期 :
| 学生姓名 |
| 指导教师 |
|
领域分类 | 1.可以从综合能力评估表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选项制订 2.可以选择结合其他需求制订 |
1.粗大运动 |
|
2.精细动作 |
|
3.感官知觉 |
|
注:此表可替换
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短期目标)
起止日期 :
学生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残疾类别 |
| 教师姓名 |
|
计划时间 | 教学及康复训练内容 | 课时数 | 教材及器具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送教上门工作情况反馈表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情况,请家长客观评价本学期送教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1.送教上门教师是否按时上门授课?
是 □ 否 □
2.送教教师上课时间是否能保证每课时30分钟?
是 □ 否 □
3.送教内容是否按计划安排的?
是 □ 否 □
4.送教教师的上课态度如何?
认真 □ 一般 □ 较差 □
5.教学效果如何?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6.家长对送教教师工作是否满意?
满意 □ 不满意 □
7.您如果还有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写在下面:
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学期总结
日期 :
学生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残疾类别 |
| 教师姓名 |
|
个别化教育教学完成情况 |
|
存在问题 |
|
教育康复 建议及计划 |
|
送教上门学生个别化教育教案及康复训练记录
日期 :
学生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残疾类别 |
| 负责教师 |
|
教学目标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准备 |
|
教学或康复训练过程 |
|
完成情况 |
|
建议 |
|
注:此表根据送教课程安排,1次1表。